2023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迎来了114周年的庆祝活动。为了充分发挥文化场所的作用,满足众多读者的阅读需求,该馆实施了多项周密细致的服务措施。这些措施旨在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
晚馆服务开启
在国家图书馆迎来114岁华诞之际,该馆总馆北区中文图书区重新启动了夜间开放服务。该服务区域包括工具书区,并新增了近年来出版中文图书的开架借阅功能。在此之前,受限于开放时间,一些读者可能未能借到心爱的书籍。如今,夜间服务的推出进一步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挑选图书的时间。
在线办证便捷
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我国国家图书馆对“国家数字图书馆”APP进行了更新和升级,引入了在线办理读者证的新功能。公众现在可以借助这一功能在线提交电子读者证的申请,不仅能够方便地获取数字资源和享受线上服务,而且在到馆之后,该电子读者证同样可用于借阅图书。这一举措有效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对推动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电子图书上新
为了提升读者在移动设备上的阅读感受,国家图书馆新增加了十万册电子图书,这些书籍在近五年的出版物中占比接近四成。这些资源涵盖了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作品,也包括了一些网络小说。读者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免费在线获取这些资源。此次新增的图书与现有资源相结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库,彰显了图书馆的职责和目标。
古籍资源发布
9月8日,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一场座谈会,该会议旨在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及“民族文字古籍特藏”专题库。这一活动标志着第八次古籍数字资源的集体发布。据最新统计,全国范围内至今已发布超过13万部(件)影像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收录了超过10.3万部(件),为古籍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升级优化
自2008年国家图书馆无线网系统投入使用至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正遭遇技术更新和用户量上升的双重压力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为此,图书馆对无线网络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措施,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快捷的网络服务,以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资料查询和电子设备的操作。
服务贴心实用
国家图书馆推行了一系列服务优化策略,涵盖延长开放时长、推行网络办证、电子图书的投放以及古籍资料的公布和网络系统的更新。这些举措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为细致入微的服务。它们成功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图书馆的魅力。
请问您对国家图书馆新近实施的哪些服务举措最为关注?我们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还请您记得点赞并广泛传播本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