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纷纷恢复对外开放,校园旅游热潮随之涌现,然而游客的不文明举动亦引发了广泛争议,导致高校与游客之间关于保持适当距离的争论日益激烈,如何在开放与维护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游客不文明现象频出
近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发生了一起游客母子引起公众不满的事件。事实上,这并非他们第一次违反规定,之前他们还被学生用手机记录下来试图翻越围墙进入学校的会员制高尔夫球场。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李捌对此表示无奈,他指出,教学区、宿舍区以及科研区经常有游客无视校规随意出入并拍照,这对师生们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样,港中大深圳校区的学生邹舟也观察到,携带着孩子的游客往往是最不遵守校规的群体。
不文明行为多样
游客携家带口涌入校园游玩的情况频繁发生。他们未能找到开放的食堂,便擅自要求学生协助刷卡。香港中文大学的林冲表示,校园开放后,这种不文明行为对学生忍耐力的考验愈发严峻。此外,部分游客甚至擅自进入校园内的限制区域,包括教学区、宿舍区和科研区,他们随意拍照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科研活动。
高校限流措施
深圳多所高校实施了人流控制措施。其中,深圳大学粤海和丽湖校区每日仅提供1000个参观机会,每个名额可供五人同时参观,而粤海校区的名额尤为抢手,常常迅速被预约完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要求预约入校者进行实名登记清华大学图书馆内景,并需说明进校原因以及校内审批人的信息。尽管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保持开放,但未满14周岁的儿童则被禁止入内。此外,部分高校在寒暑假期间,其体育场馆可通过“文旅深圳”小程序进行预约。
有偿入校现象
社交平台上涌现了诸如“深大学姐”、“学长带你游深大”等账号,它们提供付费的校园参观和讲解服务。这一现象表明,在高校实施限流措施之际,有游客为了进入校园不惜支付费用,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高校开放政策与公众参观需求之间的冲突。
学生态度不一
部分学生对于游客的不文明举止表示了不满情绪,邹舟提出清华大学图书馆内景,应当采取限制措施,例如实施实名预约制度以及设定特定开放时段。同时,也有学生指出,大多数游客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并在发现不当行为时进行制止。学生们期望游客在参观时,能够在不干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
开放争议持续
关于大学是否应当对外开放的议题持续引发热议。部分观点主张大学应成为开放的文化标志,让公众都能受到其文化的熏陶;然而,另一些观点担忧外来人员的不受限制进入可能会干扰教学活动、扰乱校园秩序,甚至对环境造成破坏。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您是否认同高等学府应全面向公众开放供游览?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也欢迎您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