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自创立以来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屹立不倒。它依托其庞大的藏书量与多元化的服务内容玉林师院图书馆,为校内师生以及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显著力量。该图书馆的发展轨迹及其鲜明的服务特点,持续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百年传承起步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当时其前身是归德府中学堂图书馆。自创立以来,随着学校的多次变迁,图书馆的名称也经历了数次更动,其发展之路颇为曲折。到了1981年,商丘师范专科学校正式设立,图书馆也随之提升为专科大学图书馆的级别。至2000年4月,商丘师范专科学校与商丘教育学院完成了合并,形成了商丘师范学院,同时,该校图书馆正式成立,这一举措标志着学校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
馆舍人员配置
图书馆设有文化路和平原路两个校区,这两个校区总面积约为两万平方米。目前,图书馆的正式员工总数为60人,而临时员工则有20人。在人员配置方面,图书馆做到了科学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有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有2人,副高级职称有4人。中级职称人员数量为30名。在学历方面,图书馆拥有博士学位的员工有2人,硕士学位的有5人,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超过了95%。
阅览设施情况
该图书馆拥有2000余个阅读座位,充分满足了读者的学习需求。其开放时长超过97小时,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利用条件。馆内设有400多台上网电脑,有效满足了读者的信息检索需求。图书馆内部设有六个部门和一间办公室,涵盖采编、流通和阅览等职能,保障了图书馆的有序运行。
馆藏资源丰富
图书馆藏纸质文献总数达163万册,所涉中外文期刊种类逾4000种,电子图书资源更是超过150万种。此外,我们引进了25个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玉林师院图书馆,文献资料涵盖了12个核心类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收藏了《四库全书》等珍贵古籍线装书、重要工具书以及三万册(件)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献资料,资源种类丰富,内容详实。
管理服务模式
图书馆已推行基础业务的自动化及网络化进程。该馆采取藏书、借阅、阅读、咨询等服务的综合管理模式。此外,该馆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及科研情报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共同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服务。这些措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并便利读者更充分地利用馆藏资源。
未来发展目标
图书馆遵循“增强内部能力、塑造外部风貌、培育特色、优化服务”的原则,努力构建学习中心和资讯交流场所。该馆不断推动管理和服务的革新,目标是为全校师生及地方进步提供助力,力求达成成为现代化、多功能大学图书馆的愿景。
在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内,有哪些文献资料引起了您的浓厚兴趣?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见解。此外,烦请您为本文点个赞,并协助我们将其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