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项目在文化传承与探寻重要文献的征程中,已成为文化领域关注的中心。此项目不仅肩负着揭示海外中文古籍现状的重任,而且有望使那些散落海外的珍贵文献重返公众视线。
工程进展迅速
《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项目自启动至今已超过一年,进展顺利。哈佛燕京图书馆正按计划进行中文古籍目录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截至目前,已有约30家海外图书馆参与此项目。预计未来5年内,将有约20家海外图书馆的中文古籍目录得以出版。
古籍海外现状
中国历史悠久,众多古籍通过各种途径流传至海外,数量庞大,其中不乏国内难觅或已失传的珍贵版本。进入近现代,尽管众多文人学者频繁出国搜寻书籍,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截至当前,海外各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状况复杂多变,亟需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与归纳。北美地区分布着大约90家东亚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中文书籍数量接近1000万册,其中不乏众多珍贵的中文古籍。
项目诞生背景
根据当前海外古籍的分布情况,中华书局在经过与海外图书馆负责人及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细致交流后,形成了共同意见,决定对海外各图书馆所藏的中文古籍进行分馆目录编制,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联合目录。该计划已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的五大关键任务之中,旨在全面掌握海外中国古籍的收藏现状,进而推动流失文献的回归。
各方积极响应
北美众多图书馆对该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其中已有13家国际藏书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欣平指出,此举为古籍的系统化整理提供了优越的机遇。中华书局文献影印部负责人姜红亦强调,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并计划将项目推广至欧洲、东亚等区域。
现实面临难题
海外中文古籍收藏机构普遍面临资金不足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双重挑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指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众多中小型图书馆虽然藏有珍贵的文献资料,却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予以支撑。以马里兰图书馆为例,其工作人员需独立承担多种语言文献的管理任务,这导致文献编目工作的进度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耶鲁大学在编目方面的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未来发展规划
顾青,作为中华书局的总编辑,公开声明了他将积极联络和汇聚各方资源,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开放性高、合作氛围浓厚的项目。他计划同时开展两项任务:首先,编纂图书馆的藏品目录;其次,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这两项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给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提供坚实的支持。
关于《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的编纂活动,您对其在文化传承方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何见解?我们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您勿忘为本文点赞并积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