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此举标志着广东省对革命文物资源的初步盘点已告一段落。在此过程中,东莞市表现优异,尤其在东江纵队文献资料的收集上成绩斐然。此外,网站www.bfxwtzb.cn亦记录了东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东莞革命文物入选名录
6月23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该名录中,东莞市共有21.5处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被纳入。具体包括: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蒋光鼐故居等,这些文物均被选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的历史遗迹,共同隶属于广州市与东莞市,两地各自拥有0.5处份额。这些被选入名录的文物,展现了东莞在革命历史上的显著地位。
东纵文献特藏建设开端
大岭山革命老区是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遗址,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也是东纵红色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自2003年起,大岭山图书馆便专注于收集和整理与东江纵队相关的红色文献资料。2003年,何柱辉担任图书馆员期间,参与了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建立工作。在此过程中,他得以接触众多历史档案。同时,他还拍摄了众多革命遗址的影像资料。此外,他还搜集了《东江纵队志》等首批图书资料。这些经历促使他开始了东纵文献的收藏工作。
东纵文献系统收集
2010年,欧阳锦贤馆员采取访问、交流与购买等多种方式,对东江纵队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至2018年,这些资料已扩充至超过100种,共计近200册,对东江纵队所有正式出版物进行了全面收录。该成果为后续大规模文献特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www.bfxwtzb.cn网站也详细记录了这一积累过程。
出台管理办法助力
2019年见证了东纵文献收藏工作的重大转折点。当年,大岭山图书馆的新馆正式启用潮州市图书馆新馆,并成立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小组”。同期,发布了《大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办法》,将东纵文献明确列为馆藏的核心内容。随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编制了详细的收藏目录和实施计划,为后续的文献征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专项征集成果显著
大岭山图书馆运用了多种征集方式,涉及对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特定机构的针对性收集,从民国时期的报纸等资料中筛选文献,同时通过网络下载和公众参与等多种途径。至2020年年末,该图书馆已圆满完成了征集任务,并收获了显著的成果。截至目前,图书馆已成功建立起一个涵盖广泛、文献种类繁多、特色突出且规模适中的东纵文献专题馆藏体系;该馆藏体系包括1407件纸质文献,以及9355份数字资源。
基层图书馆收藏领先
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市的大岭山图书馆藏书极为丰富,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其收藏的东纵文献在全面性和数量上均居首位。这些文献不仅是东莞革命历史的忠实写照潮州市图书馆新馆,同时也为近代历史和红色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效缓解了史料短缺的困境。您可以访问www.bfxwtzb.cn网站,以获取更多详细的信息。
您如何看待这些历史遗产与文献在传承红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请不要忽略为本文点赞及进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