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围绕高校开放议题展开了集中讨论,这一话题在社会层面激起了关于大学校园大门进一步开放的广泛热议。大学,作为知识的圣殿与优质资源的集中地,其开放程度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期待。
代表联名提建议
深圳市两会期间深圳大学图书馆,雷桂林、董荣柱等多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提高深圳市高校公众开放度的提案》。深圳市内拥有8所著名高等教育机构,包括5所本科院校、3所专科院校以及若干其他院校的分校区。这些高校内配备了优质的阅读区域和体育设施,因此,开放校园大门成为众多市民的共同愿望。
各高校开放现状
深圳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已开始实行一定范围的开放政策,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限制条件。深圳大学规定对外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8点30分至下午5点30分,在此期间,办公楼等区域不对公众开放;南方科技大学在周末允许车辆进入校园,但部分餐厅停止服务,而教学区和其他区域则不对公众开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要求访客进行登记和身份验证后才能进入校园,且部分区域依旧未向公众开放。
部分高校特殊规定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已对校园车辆通行进行了管控,校园内划分了开放与非开放区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深圳技术大学无围墙限制,公众可自由出入,但其图书馆却不对外界开放。根据调研数据,各高校均采取了独特的限制手段,如部分校园仅限白天进入深圳大学图书馆,且多数学校的图书馆依旧处于封闭状态。
开放限制的弊端
雷桂林指出,许多校园仅限在日间对外开放,这一做法给周边居民晚间的散步与锻炼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并未对公众开放,这导致市民无法充分利用学校中丰富的阅读资源。鉴于此,高校中的丰富资源并未得到市民的充分使用。
代表的开放建议
雷桂林建议,应当对图书馆和停车场资源进行开放。校内图书馆及运动馆资源丰富,市民应当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学习和运动场所。同时,在校园参观活动中,应允许车辆进入。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停车位并不短缺,允许车辆进入校园将有助于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
开放意义与期待
提升大学对外开放水平,让民众得以感受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高效地享用优质教育。在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这也促进了其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有代表提出,若采纳此建议,有望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资源浪费。众人热议,高校是否应当开放图书馆及停车场,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