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备受瞩目的“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文化活动在广东隆重拉开帷幕。活动现场节目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吸引了众多读者踊跃参与。这场文化盛宴究竟将呈现哪些精彩内容?让我们共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活动盛大开启
7月12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活动——“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广东站的开幕式。此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携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及其他多家机构共同举办。文津图书组委会秘书处的李楠先生以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徐玉兰副馆长等众多重要嘉宾莅临了开幕式现场。该文化系列活动一经推出,现场气氛迅速变得热烈,活动随即进入了高潮部分。
展览多元呈现
当天,多场主题展览同步启动。其中,“天光云影 一廿之间——文津图书评选推广活动二十周年庆典暨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展”以时间线为核心,揭示了文津图书的文化价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们所取得的成就得以呈现,观众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互动方式,能够深入探究广东醒狮、粤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铭记英雄——飞虎队在广东”主题的历史图片展览,通过展示超过一百幅的珍贵图像资料,生动地重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
作家分享互动
午后,国家图书馆携手佛山市图书馆,特别邀请了佛山籍作家岑孝贤。双方就“醒狮跃书海”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此次交流聚焦于第十九届文津图书《雄狮少女》。该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少女的成长故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活动当中,巧妙地融入了醒狮表演这一环节;舞台上,逼真的狮头与书中的文字相得益彰;二者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活动现场氛围。
文化资源捐赠
在活动期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的代表团踊跃参与,为各馆呈现了众多文化遗产。他们向佛山市图书馆赠送了文津图书数字资源包,并向清远市图书馆配备了“文津书架”设备,此外还慷慨赠送了300余册精心挑选的图书。此举不仅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也标志着区域间文化合作与发展的新尝试。
专家讲座揭秘
《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一书荣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作者荣正通借此机会举办了一场讲座,讲座主题为“追根溯源: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艰辛历程”。在讲座中,荣正通对1945年至1984年间的关键历史时刻进行了回顾,并强调了国防科技工作者所表现出的崇高奉献精神。此外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签售和打卡活动也吸引了大量读者的积极参与。
未来活动展望
自2004年正式诞生以来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文津图书”已经成为全民阅读领域的典范。即将举行的“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活动,旨在浙江、宁夏等地区展开。在此次活动中,众多机构将携手合作,策划并实施形式各异的阅读推广活动。面向未来,这些活动将如何触动不同地区读者的阅读体验,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期待。
您期望本次活动的后续举办地在哪里?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也请您别忘了对本文进行点赞和转发。